新3 G1374
首派~和田和喜頂層😨
好處:無人會高空擲物到我
壞處:熱🔥d?
2015/07~G1374新3
2021/09~見主任
2022/05首派和田
新3 G1374
首派~和田和喜頂層😨
好處:無人會高空擲物到我
壞處:熱🔥d?
2015/07~G1374新3
2021/09~見主任
2022/05首派和田
有冇搞錯!房署係咪食屎!
諗住派和田…結果派皇后山
神經病,真係!
5.12號轉S4
今日收信
新3都差唔多個個派和田,無啦啦來個皇后⋯
新3 G1364-1366(現時S2,希望中和田⋯⋯)2022.5.12轉s4
在香港求一個安樂窩不容易,抽公屋是不少小市民的上車機會,但假如抽到的是凶宅,你又願不願意住進去?日前就有網民分享朋友收到的「配房通知信」,上面寫出單位有特殊情況,原來該單位是凶宅!事主煩惱應否接受,於是上網求意見。
有網民近日在Facebook群組出post,指朋友輪候公屋超過10年,早近終於收到房屋署的通知,指他獲派葵涌邨的一個公屋單位,租金$1,571,以一人單位來說應該是大單位,朋友滿心歡喜,但仔細閱讀配房通知書時,才發現信中寫明該單位「曾發生自殺/意外死亡事件」,即是凶宅!朋友不知應否接受,因此上網求意見。
對於應否接受,網民意見分兩派;部分認為葵涌邨「位置非常好」、「配套都算齊」,假如事主不怕其實應該接受,又有網民指「人人都終有一死,點死都係佢自己嘅事,同間屋無關」,也有網民分享自己也是住凶宅的經驗,更指多年來相安無事。
如果真的害怕,可以入住前拜四角;也有網民指假如有考慮就不如放棄,不然入住後心裡總是會覺得不安落,「等咗十年,唔爭在等第二次派」。也有網民建議先不要急著決,親自去單位感受一下,綜合附近環境再作決定。也有網民直言平生不作虧心事,「窮鬼更可怕」。
也有網民留言,指因為今次事主獲發的公屋是凶宅,因此就算拒絕也不會扣一次機會,但根據房屋署資料指,申請者在揀樓及獲發出有關「配房通知信」後,假如放棄入住單位,就會被視為「不合情理拒絕編配」。假如申請者拒絕三個配房建議而沒有可被接納的理由,其公屋申請會被取消。申請者於房屋署發出「配房通知信」前通知放棄自行揀選的單位則不受此限。而從事主分享的照片可見,上面寫的是「配房通知信」,即假如事主拒絕,就可能會被計算一次,剩下兩次機會。
今次事主獲分配到的凶宅公屋,可能是經「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獲派。因為若按一般程序申請公屋,現時公屋輪候時間平均為6年,假如想更快獲發公屋,可以申請每年約年中推出的「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符合資格的申請者將可獲得提早入住公屋單位的機會。
這些單位無論在環境、交通、社區服務、購物及醫療設施等方面均屬理想,當中有部分單位曾涉及不愉快事件,又或層數、座向、以至單位的設計等較為遜色,而根據過往特快公屋名冊所寫,有些單位曾出現「住客在半年相繼去世」、「鄰居脾氣古怪,曾襲擊其他住客」、「曾多次發生追討欠債事件」等事件。
當然,凶宅公屋其實只佔少部份,但「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最大的限制在於,申請者接受自選單位的編配,在租約生效日期起計三年內,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不可以要求調遷。而該公屋單位首次租約生效日期起計三年內,也不能當綠表申請居屋,只能視為白表申請者,限制非常多。但同時凡願意入住「有效空置期」達12個月或以上的租戶,可享有租金寬減,不過在租金寬減期間,租戶不可申請房屋署的租金援助計劃,有得有失,儘管如此,2021年仍有逾6萬宗申請,相當搶手。
房委會公布截至3月底最新公屋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1年,較早前的6年再增0.1年;至於長者一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則同樣由之前的4年,增至4.1年,輪候情況進一步惡化。翻查資料,去年12月底的公屋輪候時間為6年,已追平1999年的紀錄,今次輪候時間進一步上升,創下23年來的新高。公屋聯會認為,輪候時間升穿6年大關是預期之內,預料今年至明年初再有三個大型屋邨入伙,屆時反映的輪候時間將進一步攀升,現階段難評估會否升穿6.5年甚至7年關口。聯會預期要多五年時間,待有更多屋邨落成,才能縮短輪候時間。
截至3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1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房委會指,現時約有147,500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7,700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即共有245,200萬宗申請。對比去年12月底的數字,當時共有24.85萬宗申請,而最新的申請宗數下降3,300宗,減幅主要在一般公屋申請,較上季減少4,500宗,而非長者一人申請則反增1,200宗。
另外,今年首季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6,0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20宗,分別較上季增加1,300宗和210宗;而同一季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則約為420宗,較上季大跌200宗。房委會︰首季多大型屋邨入伙 不少輪候已久申請者上樓房委會表示,一般申請者及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均較上一季分別上升了0.1年,主要是由於多個大型公共屋邨項目,包括粉嶺皇后山邨、深水埗海達邨和白田邨在今年第一季陸續入伙,讓為數不少輪候已久的一般申請者獲編配公屋,他們的輪候時間因而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根據房委會的計算方法,住戶獲編配單位後,其輪候時間才會計算在輪候數字內,今年首季有大批市民獲編配入住上述三個大型屋邨,現時輪候時間進一步攀升,顯示「隊頭」平均已輪候6.1年。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認為,現時輪候時間升穿六年高位是預期之內,而輪候宗數仍有24萬,仍處於高位。他估計屯門兩個大型屋邨和田邨和菁田邨今年內陸續入伙,合共有約9,400伙,將可反映該批獲編配上樓申請者的輪候時間,相信未來一兩季輪候時間,會進一步上升。招續指,另一個較大型屋邨大埔富蝶邨第二期,亦預料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入伙,相信輪候時間升勢未止,至少會持續在高位徘徊,期望不會衝破6.5年甚至7年大關,但現階段難以估計未來的升勢。他又指,公屋輪候時間對上一次連續兩個季度不斷攀升,已經是2014年,惟現時在高位繼續上升,輪候時間更遠較當年長。
至於輪候時間何時才有望回落,招國偉認為,要視乎候任特首李家超上任後會否進一步精簡房屋程序、提早令公屋輪候者上樓,否則根據《長遠房屋策略》,要到2027/28年,即十年計劃中的「後五年」期,才有望消化到現時累積的申請人龍,令輪候時間回落。民主黨房屋政策發言人莫建成表示,本屆政府任期內的一般家庭公屋輪候時間,由4.6年急劇增至6.1年,更創下23年來新高,反映特首林鄭月娥政府在解決基層市民住屋問題上並不合格,令公眾相當失望。莫續稱,憂慮在未來數年新屋邨落成數量放緩的情況下,輪候時間將會愈趨惡化,單身人士或需長達10至15年才可「上樓」,促請政府推出更多措施協助基層市民,包括加快興建過渡性房屋、加強執行劏房租務管制條例,並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新界大面積的棕地,而非只收回「蚊型」土地興建單幢公屋。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亦預料輪候時間仍「未到頂」,形容情況不理想,更批評公營房屋落成量一直以來都落後於長期目標。他表示,希望新一屆政府提出的「公屋提前上樓計劃」、重啟私人參建模式,及精簡發展程序等能盡快落實,以縮短公屋輪候時間。
不少人獲派公屋後,為了打造一個舒適的家,即使只是租住公屋,都會進行改動或裝修。近日,有網民開帖詢問各大網友有關還原公屋細節。原來,在歸還公屋時,是需要還原改動設備。當中,廚廁門收費最貴,更有網友稱被收取過萬元還原費。如果希望節省一點還原費,清潔工人可能幫到你!
交還公屋前 必須將已改裝設備進行還原 最近,有網友在網上討論區查詢,指他曾經改裝公屋廚廁木門,需進行還原才能交還房屋署,詢問網民們有關收費及交還公屋程序。原來,有不少網民都曾經有交還公屋的經驗,指出一般交還公屋程序是先由房屋署職員到訪單位作檢查,告知需要進行還原的設備及拍照作紀錄,並提供報價單。有些項目可以由住戶自行處理,或者可以支付費用給房屋署進行還原工程。由於個屋村還原價目收費不同,實際收費需要向所屬屋村辦事處查詢。有網友表示他朋友花費近六萬元作還原工程。不少人建議直接付費交由房屋署處理,因為找裝修師傅或自行處理,最後可能不符合房署要求,需要重新處理,花費更多時間金錢。
還原單位大門及廚房門費用昂貴 動輒過萬元 根據網友們回應,每次新公屋入伙都會見到大量大門及鋅盤被棄置於垃圾房。一般而言,由於單位大門及廚房門屬於甲類固定裝置分類,加上有防火要求,一般都不能自行改動。如需還原,價錢都比較昂貴,參考網友提供的還原價目表,還原實心廚房門連框價錢約$4,200,還原大廳實心門連框價錢約$4,000。另外,如需更換洗手間面板連洗手盆及配件,需花費約$6,200。單單是以上三個項目,還原費已經過萬元,更有網友稱他的朋友還原費高達六萬元。
裝修豐儉由人,最緊要量力而為,一位港男指自己與母親獲派公屋,原計劃向銀行貸款30萬元作裝修費,惟與裝修公司簽訂27萬元合約後,銀行拒批貸款,頓令他進退兩難,感嘆原本高興上樓卻變得負債累累。
一名港男近日在「連登討論區」發文,指他與母親最近獲派公屋單位,為讓母親有一個舒適的家,事主希望向銀行貸款30萬元,預計月供7,000元,形容「計過晒自己負擔到」。他指當時獲一間銀行「預先批核」,便即與裝修公司簽約,裝修費27萬元,
「懶係醒咁簽埋約先去借,仲好開心,以後畀到一直都係一個人湊大我嘅老母一個家。」
豈料最後銀行拒批貸款,由於事主只有6萬元積蓄,實在無力承擔整筆裝修費,形容「一個禮拜就由6萬積蓄變到爭人廿幾萬」,對此感不知所措,
「覺得人生好灰......本身返工好地地,有儲少少錢 ,上公屋交平好多租......唔知可以點做?」
網民:畀佢殺訂算
帖文隨即引起網民熱議,不少網民認為事主的裝修預算太高,「公屋裝修要30萬」、「成副身家得六萬,買埋家電都冇乜剩,仲要豪裝」;亦有人建議事主可與裝修公司商量,或者直接殺訂處理,「同裝修公司傾吓,用得番幾多就幾多」、「唔可以取消畀佢殺訂?一定要畀27萬」。
據好師傅裝修平台今年初公布、近700宗經該平台成功配對及完成的裝修案例統計數據,私樓住戶家庭收入較公/居屋住戶為高,但實際上私樓與居屋住戶的裝修開支差距不大。
2021年平均裝修開支:
根據統計,2021年全屋及局部裝修的平均工程金額約24.6萬元,相比2020年的平均工程金額23.6萬元高4.2%,不過若以每呎計算,平均每呎的裝修開支則由512元跌至485元,按年下跌5.3%。
據房屋署數據顯示,去年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可見一屋難求。近日有網民於網上討論區發文求助,指自己與哥哥輪候了9年公屋,獲主任接見後發現家庭入息超出了上限,樓主不知如何是好,遂向網民求助。
近日有網民在「連登」討論區以「公屋難題」為題發文,指以自己和哥哥的名字申請公屋,至今排期已9年,終於在今年初得見主任,但同時被告知家庭入息超過了上限。有見及此,樓主考慮加上母親的名字,或讓哥哥另找一份人工較低的工作。
樓主的家庭背景如下:
樓主續指,哥哥現職於一間大公司,最近才加了1000元人工,他又指,哥哥不僅每年會加人工,而且還有機會升職。 但是,他們只餘下一次見主任的機會,否則要再重新排。不知如何是好的樓主遂向網民求助。
帖文一出,隨即引來網民議論紛紛。有網民支持樓主哥哥轉工,表示「有公屋等於政府送數百萬給你。」不過,也有網民認為樓主哥哥的工作前景明朗,「冇理由要佢為咗你地3個廢柴放棄一份有前途嘅工」。
此外,有網民質疑「現時邊度2000元有得租屋」,又指樓主家庭月入6至7萬 ,即使租私樓都綽綽有餘。對此,樓主解釋是「識人平租,住左廿幾年」,而6至7萬是最高峰時的收入,目前樓主媽媽主要做兼職,疫情下工作天數驟減,收入亦減少。樓主又表示「如果冇爭人錢,唔要公屋都俾得起租,又要還債又要俾租真係搞唔掂」。
疫情肆虐近兩年,不少基層打工仔生計受影響,失業率高企,一位網民指父親與妹妹等四人同住公屋,父親因在第五波疫情停工,以致拖欠租金3個月,卻為面子一直隱瞞,直至最近被房署出信要求遷出,事主只好急求解決方法。對於公屋戶終止租約問題,房委會其實有上訴機制,視乎租戶解釋是否合理,再決定會否修訂有關「遷出通知書」。
該名網民近日在討論區「親子王國」發文,指50多歲父親與妹妹、後母及一名長輩,共四人居於公屋,每月租金3,800元,惟他因疫情停工,加上家人相繼確診,以致經濟出問題,無力繳付租金,故在今年2月至4月欠租,其後收到房署通知,要求其於5月底遷出。
事主指自己原本與父親同住,形容父親愛面子,不會主動告訴他,以致每次都拖至問題越來越大,之前已試過欠租3個月,
「嗰次搞到一發不可收拾,要我一下子拎一筆錢出嚟,我15至16歲已經時不時幫佢交租、交水電煤,次次都係拖到不能再拖,我一下子點變咁多閒錢出嚟?」
事主指自己因疫情數月無回家,未料父親便在此時出事,形容得悉後感到無奈,自己也無力代父交租,急忙詢問網民如何解決。
帖文獲一眾網民留言給予意見,有人認為事主應著父親盡快交租,再向房署主任求情,並認為即使有經濟關難,應向房署申請租金援助,而且拖欠不交,「有經濟困難就應該一早出聲, 唔應該拖租」、「明知個個月都要交租嘅,可以咁拖咩」。
隨後事主表示,父親已清繳欠租,聲稱「搞掂咗,話畀返封信房署就得」,並認為房署只是出信「嚇佢」,但事主仍擔心房署不會收回遷出要求令全家無屋住。
據房委會資料,如公屋戶主欠租兩個月或連續欠租三個月後才繳交欠租,房屋署會終止租約。不過疫情下房委會亦有寬免措施,例如上月宣布在2022年4月至9月期間,公屋租戶如有短暫經濟困難未能及時繳交租金,可向房委會申請暫緩發出遷出通知書。若申請獲批,房委會將在這段期間暫緩向該些租戶發出有關通知書。
過去屢有公屋租戶因欠租被要求遷出,但也有租戶成功上訴。上訴委員會(房屋)在2022年4月常見上訴個案摘要中,提及兩個欠租遷出個案,其中一名上訴人因拖欠2021年3月及4月的租金,儘管房署職員多次發警告信要求清繳欠租,但他並未理會,故房委會在5月向其發出「遷出通知書」。
其後該租戶指自己在2019年5月因工受傷以致腿部骨折,患處至今仍然經常疼痛,影響其工作能力及收入,加上受疫情影響,近兩年未能找到固定工作,令他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導致他未能準時繳交租金。
由於該租戶承諾會在指定時限清繳所有欠租,最終上訴審裁小組一致決定修訂該「遷出通知書」,該租戶必須在指定時限或之前清繳所有欠租,否則遷出通知書會即時生效,房屋署會即時執行遷出令。
過也有欠租租戶上訴失敗,其中一名租戶於2017年4月至5月欠租,收到遷出通知書後清繳欠租,但至7月至9月再次欠租,被第二次要求遷出。
當時租戶辯解指因經濟困難所致,不過上訴審裁小組認為,該租戶一再違反承諾,他且他亦承認自己有能力增加工時以賺足金錢清還欠租,卻沒有盡力搵工,才再次出現欠租問題,故小組認為他沒有誠意準時交租,不信納其日後可履行準時交租的責任。
多個未補價第二市場公屋單位推出市場拍賣,其中深水埗南昌邨昌安樓一個實用面積近500方呎單位,僅開價288萬元,較今年同屋邨相類單位成交價低逾三成。
黃開基拍賣行明將推拍約14項物業,包括上述昌安樓低層11室,實用面積約494方呎,開拍呎價約5,830元。據房委會資料,今年1月同屋邨低層戶,實用面積約491方呎,以428萬元賣出,呎價約8,717元。
同場亦推粉嶺祥華邨祥智樓低層C1207室,實用面積約490方呎,減12萬元,以第二市場開價238萬元翻拍,呎價約4,857元。上月該屋邨一個實用面積約490方呎中層戶以285萬元售出,呎價約5,816元。
忠誠拍賣同日亦推約16項物業,包括藍田公屋興田邨彩田樓低層04室,屬法院令無契樓,實用面積約489方呎,開拍價290萬元,屬一開即售,呎價約5,930元。項目一個低層戶,實用面積約485方呎,去年11月以290萬元轉手。
有人為了公屋而棄養狗,但上水清河邨的常婆婆為了能繼續和兩愛犬生活,寧願自己每日只食一餐吃不溫飽,都要花每月1500元租鐵皮屋讓兩狗居住。本報獨家訪問了婆婆和她相依為命的兩愛犬—魔天使「QQ」及混種黑白犬「財財」。為了兩狗,她的公屋單位被扣了15分,幾乎要流落街頭,但她視兩狗是兒子,明言絕不放棄他們。
婆婆今日帶本報記者探望兩狗時,QQ和財財在遠處見到她時已十分興奮,QQ更跳得非常高地撲向婆婆,在狗的世界中,主人是最珍貴的,不論她是富是貧。婆婆形容,QQ性格十分「嗲」,但卻不准其他人摸,而且會不斷追吠踏單車的人,原來是因為QQ去年曾被單車撞傷,有很深的心理陰影。
財財性格溫馴,而且十分聰明,婆婆憶述:「有次我帶他們去石湖墟街市買菜,怎知財財迷路,我找了大半日都找不到他,當時真是擔心死,後來保安說財財伏在清河邨棟樓後門等我,原來他懂得找路回家。」她形容兩狗都十分懂性,平時她去執拾紙皮,兩狗會各佔一邊替她看守紙皮,遇到有人走近紙皮便會吠叫。兩狗感情很好,當財財被人欺負踢一腳時,QQ會抱打不平不斷追吠那人。
大約一個星期前,婆婆放在街上的紙皮被人刻意縱火,連帶燒毀了她很多用品,包括波鞋、狗車等都付諸一炬,今天她談起時仍猶有餘悸:「幸好我當時沒有綁住兩狗,否則他們一定會被燒死,真的很慘。」
婆婆丈夫在十多年前已離世,她的兩兒子都在內地居住,只剩她獨居香港,QQ和財財成為她心靈支柱。兩狗在2019年底先後成為婆婆的家人,她先是養了QQ,然後在當年的聖誕節,她帶著QQ在雞嶺村散步時,聽到垃圾桶內有狗B叫聲,她打開後發現了瘦弱的財財,即時將他救回家。「當時天氣很凍,我除下外套包住他帶回家,當時他奄奄一息,身上又有很多蟲,我救了他一命。」
她視QQ和財財為兒子,只想一家三口平淡生活,照顧他們終老,沒想到愛狗的心卻讓她幾乎流離失所。公屋政策不准養狗,她雖然成功申請QQ作為伴侶犬,但當她想將財財也登記為伴侶犬時,卻被房署職員告知只能有一隻伴侶犬,要她「隨便選一隻」,她馬上拒絕:「我兩隻都不捨得放手。」她照常帶兩狗外出散步,一起執紙皮幫補生計,而房署則不斷扣她分,結果去年年底扣了15分,還差1分便要收回公屋單位。
不少人可能會為了保住公屋單位,不惜將狗棄養,但婆婆從沒想過放棄兩狗,她雖然每月領殘疾綜援只得4000元,但仍拿出1500元租了一間鐵皮屋讓兩狗居住。那間鐵皮屋十分簡陋,電力不足,只放下一張床和一張椅,無法煮食亦沒有洗手間,還有很多蚊蟲,「點了蚊香都沒用,我和兩狗都不斷被叮咬,真希望可以有蚊帳,可以保護到他們兩個不會被蚊咬。」鐵皮屋的通風亦十分差,卻連風扇也沒有,婆婆也不知道夏天怎樣過。
讓婆婆最感煩惱的問題,是QQ有分離焦慮症,當婆婆回公屋煮飯和洗澡時,在鐵皮屋的QQ不斷吠叫,結果引來鄰居投訴,甚至表明會報警,因此婆婆只能夠在回公屋單位時,將QQ和財財放到街上,QQ會以繩綁住,而比較聰明乖巧又懂認路的財財則可自由走動,但他總是會在QQ附近陪伴。
這種權宜做法,難免會讓狗面對危險,日前便有讀者看到QQ被綁在欄杆,擔心他被棄養而向本報求助。本報其後報道婆婆的慘況,很多熱心市民送暖,提出可以捐出狗車和狗糧等,阿棍屋創辦人Ivy昨晚深夜便帶同狗車和狗糧狗罐頭送給婆婆,今日亦有街坊送了狗罐頭、檢測包和口罩等。浪浪協進會和四條腿街坊福利會等均聯絡本報,希望可以為婆婆和兩狗提供協助。
婆婆對大家的好意表示十分感謝,她說:「平時我的狗只會吃飯餸,現在他們有狗罐頭吃,他們都十分喜歡吃。我自己每日只會吃一餐,有錢都只想他們可以吃得好,住得好。」她坦言,最近有消費券,才可以有餘錢去買菜吃,平時每日都吃不飽,但為了和兩狗在一起,即使要花費一大筆錢交租,她都感到很值得,「我只想可以和他們一起百年歸老。」
網上流傳名句「得公屋得天下」,可見公屋有其巨大吸引力。截至2021年12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因此不少人都希望透過其他方法獲派公屋。日前一名港媽於網上出post代友發問,想知道如何才能在離婚後成為公屋戶主,不少網民踴躍留言大方教學,真是人間有愛!
事件最初由一名網民於Facebook群組「PLAY HARD玩硬3.0」出post,內容指朋友「住緊公屋,如果離婚可唔可以要求老公奶奶同老爺搬走,自己同小朋友住返喺度轉自己名」。此港媽不單想趕走前夫一家,甚至想成為新戶主,絕對是「鳩占鵲巢」,非常厚顏無恥!可惜該名港媽不知道是否有機會成功,於是上網求教,即引來一眾熱心網民大方教學,盡顯人間有情!
網民教路: 不少網民首先點出「你朋友即是你」,有網民指「條8婆唔係以為公屋好似私樓咁可以分身家咁OnX掛」,然後提供多個看似可能但又不可能的建議,例如:
當然也有網民認真回應,指出「老公係戶主先有可能咁樣轉名」,「而家連世襲都唔俾,離婚之後轉佢個名,妙想天開」;更重要是該名港媽朋友其實是否屬於「在單位內居住的認可成員」也未知,更不要說轉名。也有網民指港媽非常厚顏無恥:「好彩個老母係戶主咋,如果唔係無端端比人呃埋層公屋」。
公屋要轉戶主非易事!2個情況下可轉名 根據公屋租約規定,每個公屋單位只供戶主和名列在租約上的家庭成員居住。而想要把戶主轉名,房屋署列明只有以下2個情況才可進行:
而有關戶主遷出
,房署一般接納但不限於以下理由:
如符合以上條件則可以申請轉名,但新戶主候選人也有先後之分。公屋戶主去世或遷出後,戶主的在生配偶(須為認可住戶)可以自動成為新戶主,並不需要入息審查。假如戶主並無在生配偶,才輪到在單位內居住的其他認可成員,但他們須接受「全面經濟狀況審查」有機會「大屋搬細屋」或直接收回公屋。按照以上規則,港媽想要把戶主奶奶一家人趕走並成為新戶主機會可說是極微!
疫情下公屋走廊是小孩放電勝地,但吵到鄰居應如何處理?有公屋女生大呻疫情下苦況,稱自己的房間對正走廊非常應聲,但有小孩幾乎每天都在走廊玩滑板車很嘈吵,令她每天要在轆聲和嬉戲喧鬧聲中上網課,更發現當時孩子的家長亦在場,她不禁大嘆,「你咁大聲嘈到人,會唔會太冇公德心呢?」。有網民直言遇到同樣情況,就算投訴都沒什麼效果,又說居屋和私樓可能有同樣情況,要視乎有沒有好鄰居,更笑言小朋友尖叫聲才是真正夢魘。不過,有留言提及疫情下公園封閉,小朋友總需要空間放電,提議樓不如直接向小孩父母反映,希望協調後鄰理能和睦相處。
有女生投稿至facebook專頁「生仔要考牌系列」,透露自己是公屋住戶,房門對着走廊非常應聲,早前她幾乎每天都聽到小孩在走廊玩,「可能你會話:『住公屋好多人係咁』」,但孩子是玩滑板車,走廊頭玩到走廊尾,而且還不停尖叫,「轆到你會feel到地下嘅震動」。她早上要在轆聲和嬉戲喧鬧聲中上網課,「有時要開咪 present(報告)都驚佢哋會喺度嘈」。
樓主原以為小朋友是由公公婆婆照顧,但有次發現原來媽媽也在場,更陪他們一起玩。她投訴後小朋友停了一排,「今日又嚟過」、「BB就着住BB鞋行嚟行去,bibi聲咁,十分滋擾;大啲嘅小朋友今次冇玩滑板車啦,但就不斷喺度大叫」。她認為疫情下很多市民在家工作及上網課,有人平日都要返夜班,「你咁大聲嘈到人,會唔會太冇公德心呢」,如小孩要放電,家長應帶他去公園或至少落街玩,縱使走廊是公家地方也不應影響他人,在狹窄環境玩滑板車也極危險,「衷心希望有公德心嘅人先好生小朋友」。
帖文引來熱議,有網民直言亦遇到同樣情況,有班小朋友在晚上仍在走廊狂歡,「一路跑一路尖叫」,去投訴也是一副懶理的樣子,「你有你投訴,佢哋有佢哋玩,咁無恥真係人都癲」,又提醒部分家長未必會理會投訴,「一句細路係要放電就似老馮甘,全世界要遷就包容」。
可是許多提到疫情下小朋友沒有地方「放電」,公園又封閉,平日管理員也會阻止玩滑板車,家長擔心感染又不讓他們到處去唯有在走廊玩,可惜同時許多打工仔要在家工作,是絕無僅有的特殊情況,「如果真係嘈親,你咪出去同佢哋講,走廊咁應聲其實佢哋都唔想」、「大家都係香港人,不如互相包容下」。
有網民笑言滑板車聲不是最恐怖,小朋友尖叫聲才最有破壞力,「細路啲尖叫聲好可怕」,「你習慣咗,就唔怕住猛鬼嘅酒店㗎喇」。有留言又安慰樓主,「唔好以為居屋、私樓就好好隔音,一樣㗎咋,好鄰居要睇運氣」
第五波疫情持續,港府早前曾徵用新落成公屋及過渡屋單位,改作隔離措施用途。特首林鄭月娥今日(13日)於抗疫記者會指出,隨確診數字持續回落,早前改作社區隔離設施的皇后山邨皇溢樓及皇澄樓﹑荔景邨恒景樓,將在本月底交還房委會,恢復公屋用途,涉及3,000多伙。
至於早前同樣被徵用的錦田江夏圍和元朗東頭「同心村」過渡房屋項目,也會在下周起,分別交還予相關營運機構,涉約2,500伙。
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指,房委會將檢視每個公屋單位的設施狀況,並進行修繕工作,使公屋申請人可安心入住。而隔離設施內的指揮中心、醫療中心及物資存放中心等,房委會將還原原本用途。他表示,房委會盡早完成相關工作,盡快安排準租戶分批在5月底至6月中陸續入伙。
至於涉事的兩個過渡房屋項目,陳帆稱,相關營運機構亦會檢視及修繕樓宇狀況,同時會繼續完成早前受改裝影響而中斷的工程,例如附屬設施大樓、其他公用空間等,預計過渡屋租戶,亦可在5月內陸續入住。
陳帆表示,在交還單位前,衞生署會移走單位內的家俬及設備,送往其他隔離設施,而曾用作隔離設施的單位,將會深層消毒。至於過渡房屋,陳帆稱,單位內的家俬及設施將會贈送予項目的營運機構,供日後搬入的基層家庭使用。
林鄭月娥表示,現時6個由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俗稱方艙醫院),共提供約5,000單位。她說,方艙醫院將成為本港主流社區隔離設施,往後若有大量人士要入住隔離設施,將會以方艙醫院為主。她又指,隨現時壓力減少,不會再將陌生人編配在同一單位,自第五波疫情爆發後,已超過1.4萬人曾入住方艙醫院。
她續說,早前有不少酒店改作社區隔離設施用途,但隨方艙醫院落成,不少酒店已改變用途,例如成為安老院舍或醫管局員工的閉環酒店、供內地援港醫療隊入住,或成為海外回港居民的強制檢疫酒店。
雖然派到樓有急切需要都要要,但想中皇后呀!唔想要屯門,有人話屯門快開派,皇后仲未郁,都唔知要等到幾時先有結果😔
G1378xxx 新4
11/2021 S1,13/12/2021 見主任,14/12補文件
5/1/2022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