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簡約公屋😱
路過黃大仙看到這些興建中的簡約公屋
黃大仙簡約公屋.jpeg
很震撼 造價不低
類似砌積木一件件疊上去
外貌就像幾十年前的公屋
彩虹邨(60年樓齡)
舊牛頭角下邨(己拆)
舊蘇屋邨(己拆)等
有點倒退的味道
但也確實比住劏房好
希望能夠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香港
#簡約公屋 #香港居屋公屋 #過渡性房屋 #房子 #地產 #黃大仙
港府亦銳意縮短公屋輪候時間,表明將其即時「封頂」,目標是於2027年由現時輪候6年大幅降至4.5年。資助出售房屋新建單位面積則會「封底」,每單位不少於約280平方呎,並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助1.2萬戶提早3至18個月上樓。
政府今日(19日)表示,根據《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最終報告,未來30年(2019至2048年)整體土地供應將達7,000多公頃,比需求的6,000多公頃,超出1,000多公頃。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推算,未來10年公營房屋需求是301,000個單位。政府表示已找到足夠土地,可興建達360,000個單位。然而,由於未來10年公營房屋落成量分布不均,只有約3分之1單位於第一個5年期,即2023-24至2027-28年度落成,另外3分之2單位要留待第二個五年期,即2028-29至2032-33年度)落成,以致輪候公屋時間很長。
特首李家超今日(19日)宣讀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並大篇幅提及增建房屋藍圖,包括選址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推出由組裝合成所建、租金較低的全新「簡約公屋」,予輪候「上樓」三年或以上人士以「雙排隊」方式申請,並以家庭優先,目標未來五年建3萬個單位,令屆時的整體公屋供應增一半至近16萬個。
因此,由財政司司長和副司長領導的「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和「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已提交首份百日工作報告。經考慮兩份報告的建議後,政府會推出全新「簡約公屋」,未來5年興建約30,000個單位,增加約四分之一公營房屋供應;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令未來5年(2023-24至2027-28年度)公營房屋總建屋量,較上一個5年期(2022-23至2026-27年度)大幅增加約五成。政府會利用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簡約公屋」。
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可申請入住「簡約公屋」提早上樓,以家庭為優先。入住人士可保留輪候傳統公屋的位置,之後遷入傳統公屋。「簡約公屋」會配備傳統公屋的基本設施,租金較同區傳統公屋低。政府會向立法會申請專項撥款興建和營運「簡約公屋」。同時會繼續與民間協作,落實已規劃約20,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另外,輪候公屋時間即時「封頂」,目標是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總供應量,將現時約6年的輪候時間「封頂」,在4年內(即2026-27年度)降至約4年半;新建單位面積「封底」,所有於2026-27年度起落成的資助出售房屋一般實用面積不少於26平方米,新落成公屋(一至二人單位除外)一般室內樓面面積不少於同等水平。未來五年推出足夠私營房屋土地,以滿足《長遠房屋策略》估算需求,穩定私樓供應。
政府會壓縮造地程序,「生地」變可建屋「熟地」縮短約三分之一至一半時間;善用市場力量,提升公私營協作,推出先導計劃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單位;及加速造地,長遠建立土地儲備,掌握土地供應主導權。當局也會推出「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反映申請者綜合輪候傳統公屋和「簡約公屋」的時間。以新增申請者和回收公屋單位數量維持現水平不變計算,目標是在四年內(即2026-27年度)把「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由六年降至約四年半;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政府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加快落成部分公屋單位,預計未來五年有約12 000個單位可讓市民提早約3至18個月上樓。
當局也會使用「組裝合成」提速 — 建議房委會規定所有在第一個五年期新落成的公營房屋項目採用「裝配式設計」,並在合適項目採用「組裝合成」;至第二個五年期,不少於一半項目採用「組裝合成」。房協亦會在更多公營房屋項目採用「組裝合成」;推出全新「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提升公私營協作,在下個財政年度起分批推出三幅土地,讓發展商投標興建資助出售單位,以指定市價折扣率售予合資格人士。先導計劃亦鼓勵發展商申請改劃其擁有的私人土地興建資助出售單位;及採用「設計及建造」模式加快建屋,建議房委會第二個五年期至少一半單位採用「設計及建造」合約模式興建以提速、提效、提質。
在「提質」方面,當局會為公營房屋居民打造更舒適的公共空間、設施及屋邨環境。房屋局局長會主持專責小組,為新公營房屋項目制訂「幸福設計」指引。政府亦建議房委會挑選五條現有公屋屋邨作為先導計劃,在五年內分階段研究和落實進一步改善措施,締造更有「幸福感」的居住環境。
李家超表示,會將全港十八區會劃分成不同小區,廣納地區組織和團體成為小區的「關愛隊」,凝聚各界建設社區,包括青年和少數族裔。「關愛隊」會推展關愛活動,例如探訪有需要人士。不過,李家超未有提及招攬「關愛隊」的方式、管理方式及資源調配等細節。
現屆區議會任期將於明年年底完結,李家超表示,已要求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聯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進行地方行政檢討並作出建議,確保未來安排符合《基本法》及「愛國者治港」原則,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記得曾蔭權時代係講三年上樓:)
過渡房屋改名當新政-0-
計埋Delay...都係十年後啦
不如興建更大更好的公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