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變富戶,都好難超額。
一家三口月入5萬公屋夫婦嘆開支大:已經冇咩點使錢
-
一名女網民在公屋討論區發帖,表示與丈夫育有一名2歲兒子,一家3口居於2房公屋單位,月租1,700元,父母不時會前來幫忙照顧孫兒。事主透露她在上樓後重投工作,丈夫放假亦不時去搬貨賺外快,夫婦倆月入共約5萬元,卻形容「冇咩點使錢已經冇咗3皮」。
事主公開自己每月使費,兒子學前班和興趣班學費及校車費9,200元、家用4,000元用作買餸、水電煤2,500元、外出用餐3,000元、奶粉錢800元、自己與丈夫吃飯搭車各4,000元。
她指兩老幫忙湊孫之餘,每天也會幫手煮飯,故水電煤費用難免較高。而她平日除了日用品,甚少有其他使費,過去1年都自行剪髮,兒子也只買二手校服,但家庭開支仍比想像中高「住緊公屋嘅你家庭開支幾多到?世界難撈,睇嚟要帶埋飯慳多1、2千。」
重視早期教育 讓兒子擁更佳學習環境
不過另一方面,事主認為部分開支恐難以削減,例如夏天太熱必須長期開冷氣,其家中有2部窗口式和1部分體式冷氣機。此外,她亦希望努力培育兒子,因此讓他一周去一次play group和參加學前班,聲言寧願自己「食少一兩餐」,也希望兒子過得開心「其實窮有窮養,可以唔去N班,但自己想盡量畀佢一個好啲嘅學習環境。自己覺得早期教育都幾重要,錢會失去,知識學咗就係自己。」
網民:Cut不必要興趣班 VS 應付到就冇問題
不少網民看到帖文後,建議事主首先削減非必要的興趣班開支,將來花錢讓兒子補習和上興趣班反而更好;有人則指公屋租金相宜,如兩夫婦能負擔費用,兒子亦不抱有壓力,可繼續維持。然而有網民則指事主兩夫婦月入5萬元已算不低,質疑住公屋是否超出入息限額。
家庭每月平均開支3.02萬元
據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7至9月《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去年第3季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由上一季的2.75萬元增至2.89萬元,升幅達5%。另外,據政府統計處2019/20年度數字,本港家庭每月平均開支為30,230元;收入較低的家庭(收入水平最低25%的家庭)每月平均開支為10,134元,而收入較高的家庭每月平均開支則超過59,000元(收入水平最高25%的家庭)。
其他網民表示:
1家2口,租1,800,水電煤、電話上網費2,500,交通500、食野5,000,買野2,000
一家3口,租金500,2架車入油80,仔仔學費0,家用900,水電150,出街食吓嘢100,奶粉20,老婆冇做嘢搵2,500 1個月,冇咩點使錢已經冇咗1,750
3人家庭,300零呎,租金4,300蚊,水電煤1個月1K左右,食12,000左右,交通3K,其他使費6K
-
點都平過出去食先,樓主屋企既然有人煮開,肯帶飯一定慳好多,係睇吓肯唔肯返工食多餐一樣嘅飯餸。
-
少少建議,小朋友唔一定需要join,等多年就K1,小朋友咁細個就要佢學咁多嘢,追趕嘅壓力都唔少。喺香港真係好黐線,咁細個就已經填鴨咁灌,當然小朋友同大人都應付到就冇問題啦。
-
講真大個畀多啲錢佢補習/學嘢仲好,細個啲play group除咗為入學同湊仔有咩用?
-
cut埋唔係必要嘅興趣班,再買部好少少嘅電腦訓練佢寫吓code,第時仲搵到錢,加上學校而家STEM學科好多都有資助唔使錢。
-
供得到0K嘅,不過公屋真係幫你慳好多,唔係的話可以月月清。
-
住公屋就唔好讀咁貴架playgroup 啦。呢啲貴playground 係為咗入名牌幼稚園,到時啲學費又負擔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