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8hk.com | 最新公屋配房編號 (地區/人數)
新2:1457500 新3:1452600 新4:1409800 新5: 1433400
擴2:1402800 擴3:1389800 擴4:1382300 擴5:1404000
市2:1379000 市3:1371000 市4:1372400 市5:1378900

首派後即辭職避審查 ?港女轉工卻超入息限額


  • 公屋入息限額超額點算好?香港輪候公屋時間長,申請者均需接受詳細的入息審查,而在輪候期間甚至獲派單位入住後,也有機會被抽查。最近1名女子就在社交平台的公屋資訊群組發問,指自己收到合格信,惟下個月即將轉新工,屆時入息會超過限額,她便打算收到首派及收匙時辭職,以避過審查,但未知此方法是否可行,故發帖向其他網民求教。

    6co-VYUAFOfI8YJds4N2U512QMQ5ociCpiaccqYmnHI.jpeg

    1名正輪候公屋的女子指自己收到合格信,惟下個月即將轉新工,入息會超過限額,便打算收到首派及收匙時辭職以避過審查,但她未知此方法是否可行,故在網上發帖向其他網民求教。(資料圖片)

    該名女子日前在facebook群組發帖,稱她已收到確認申請公屋資格審查的合格信,但預計下個月便會轉新工,屆時收入將超過入息限額。她想到避過當局審查的方法,問道:「如果到第一派位置合適我便辭職,收鎖匙時我便辭職,請問這個方法可以嗎?」

    樓主的問題引來部分網民討論,不少人認為她不應心存僥倖,「睇住衰臨門一腳」、「簽租約當日要再申報多一次入息,妳審查完轉工超頟都係不合資格,除非妳虛報」、「上樓緊要定人工多小小緊要,這個問題其實真係有需要問?」、「等多陣先啦,真係搏唔過,工可以再搵」、「其實而家合格咗,都會上樓前隨時被抽查,所以真係妳諗妳啦」。

    樓主提出的「解決方法」引來網民討論,不少人認為她不應心存僥倖。(《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劇照)

    在現行條例下,所有公屋居民必須如實申報入息及資產。否則,住戶可能因明知而作出虛假陳述,觸犯《房屋條例》第26(1)(a)條,若如罪名成立,可判最高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或因忽略提供資產申報表指明的詳情,觸犯第27(a)條,罪名成立可判最高罰款2.5萬元及監禁3個月。房屋署亦會向住戶追回因資料不正確而少付的租金,甚至收回他們現居的公屋單位。

首次註冊 u8hk.com 成為會員需透過Google登入,成功登入後可以設定用戶名及密碼。
其他網友回應

  • 公屋2023

    請教大家一個問題:我現時係一家4口同老爺奶奶姑仔一齊住5人單位,老爺係戶主,現在老爺奶奶姑仔想另外申請公屋,如果申請成功甘我地一家4口會唔會被房署要求調遷返4人單位咖?

    閱讀更多

  • 太細了,等下一派啦

    閱讀更多

  • KittyKittyK

    好似好細喎,真係要諗清楚要唔要

    閱讀更多

  • S

    3-34樓的12室係劏房,都有獨立廚廁

    閱讀更多

  • 未簽約前的入息都要符合房署要求.因簽約時你要再申報一次入息.如已超入息.就會DQ..瞞報更加可能惹官非

    閱讀更多

  • AmyLamA

    拎匙個日要自行如實申請入息資產,超額會即時dq, 無得上訴, 轉議轉工前計好唔超先好轉

    閱讀更多

  • 公屋2023

    拎匙個日要自行如實申請入息資產,超額會即時dq, 無得上訴, 轉議轉工前計好唔超先好轉

    閱讀更多

  • 公屋2023

    你一日未派屋一日超左都唔合資格拎公屋。不如問下要份工定要間公屋好過啦。

    閱讀更多

  • B

    收咗屋,半年內仲會審查,到時連裝修費都蝕埋

    閱讀更多

  • saya0216S

    簽約時要再申報架,忍下啦。差少少就拎到過獎,唔好因小失大啦

    閱讀更多

  • BOBOBOB

    會呀,我派咗一次拒絕,然後深入調查我成年,跟住取消咗我戶口
    係因為中間我返工有申請銀行戶口,跟住疫情冇返,cut埋戶口,佢話我漏報。

    閱讀更多

  • KittyKittyK

    有屋就要仲左揀右揀
    忍到拎晒匙先啦,冇左就喊

    閱讀更多

  • ckwongC

    小心 千年道行一朝喪

    閱讀更多

  • K

    就算收咗鎖匙都最好等多幾個月 (唔差在呢一陣)因為佢都可以抽查番入伙前 6個月入息。

    閱讀更多

  • Sugar1992S

    我吾好彩,排佐八年,到拎匙吾夠半年再審查,不過吾同的,當公屋住戶入息審查

    閱讀更多

您可能會有興趣:
Copyright © 2022 u8h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