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簡約公屋」比較昂貴還是便宜?
-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將公屋輪候時間「封頂」,將輪候時間在4年內,由現時約6年降至4年半,反映當局對房屋問題的承擔。為求增加供應,當局決定在5年內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首批簡約公屋選址屯門、元朗及上水,設計連建築工程費約268億元。有意見認為簡約公屋單位平均造價近90萬元,遠高於公屋平均建築成本,質疑簡約公屋名不副實,價錢絕非「簡約」。究竟簡約公屋是昂貴還是便宜?
公帑固然要用得其所,但除成本效益外,考量任何公共政策時,亦要考慮其社會效益,能否滿足社會需要、適時應對社會問題。究竟昂貴抑或便宜,其實是相對的。相對公屋而言,目前公屋單位平均建築成本約65萬元,簡約公屋似乎較貴。惟相對過渡房屋,每個單位平均建築成本為55萬元,以平均每個單位14平方米計算,每平方米成本約3.9萬元,比較簡約公屋每平方米2.1萬元(包括基本裝修),簡約公屋又算相當便宜。
這並不代表過渡房屋不值得發展,更不是說簡約公屋計劃應該擱置。事實上,各房屋計劃有其特有政策定位和目標,建築成本絕非唯一考慮因素,社會效益同樣重要。簡約公屋與過渡房屋 並駕齊驅
簡約公屋與過渡房屋,是回應近年輪候公屋人口增加、輪候公屋年期不斷延長的產物。上屆政府自2017年宣布推行過渡房屋計劃,至今撥款逾110億元,供應不少於2萬個單位,目的是為輪候公屋超過3年的住戶提供適切居所。最新提出的簡約公屋,則如同「2.0版過渡房屋」,租金更便宜(公屋租金的九成),租戶的可入住年期更長。兩者應並駕齊驅,相輔相成。
簡約公屋的受惠對象可針對輪候公屋3年以上人士。輪候冊中包括現居於公屋的申請人,因應劏房等的住戶迫切住屋需要,當局可考慮優先給予現居於不適切居所的住戶入住簡約公屋。
至於過渡房屋方面,除了給予輪候公屋3年以上的住戶申請外,亦可增加彈性,放寬予輪候公屋少於3年的住戶,甚或撥出某一比例單位給予未輪候公屋、但符合公屋申請資格的不適切居所人士入住。
應惠及非長者單身人士 更顯承擔
房屋供應持續短缺,過渡房屋的功能難以被簡約公屋替代。當局應善用珍貴房屋資源,延長過渡房屋項目營運期至不少於10年,容讓現有住戶「住到上樓」,以及讓其他有特別困難的不適切居所人士入住,增加項目效益。籠屋一日未消除,板間房、劏房一日未規管和改善環境及租金受到控制,公屋輪候時間(包括非長者單身人士)未達到3年上樓目標,當局應繼續提供過渡住屋及簡約公屋。
政府一直忽視非長者單身人士的住屋需求。目前近10萬宗透過配額和計分制申請公屋的非長者單身人士,每年公屋編配數目不足2200個,現金津貼計劃亦不包括非長者單身人士。當局應將非長者單身人士,納入為簡約公屋受惠對象,讓他們有更多房屋選項。
統一發放資訊 便利市民申請
在申請安排方面,目前過渡房屋項目由不同營運機構負責,資訊發放不一,有需要的住戶只能自行四處尋找各項目資料,並提交文件審批,申請程序極不便民。當局應整合各項目資料,詳列各項目位置、單位數量和申請資格等,透過房屋署發放予輪候公屋者,讓基層住戶可一站式申請有關單位,便利有需要家庭。同理,簡約公屋亦應作如上安排。
另外,當局除按登記次序編配之外,亦可預留彈性予營運機構,訂定一定比例的單位配額,予有急切房屋需要或現居所環境惡劣的人,容許非牟利機構甄別有特別需要人士,如兒童及長者家庭,不論其公屋輪候年期,以助及早脫離惡劣環境。
首批簡約公屋位處新界,雖租金極低且連基本裝修,但路途遙遠,對蝸居市區劏房的公屋輪候冊住戶,既要顧及就業和就學需要,又缺乏工作機會、社區和學校等支援,住戶未必願遷入偏遠的新界地區。由於在新界能夠物色到合適發展土地的機會較多,且面積較廣,未來或有不少簡約公屋落戶新界。當局應為簡約公屋提供完善交通網絡;若營運商未能提供公共交通工具,亦應一併提供接駁專車,方便居民出入或提供交通津貼。
另外,勞工處應主動協助入住的居民,在當區尋找合適就業職位;教育局亦應為遷往簡約公屋的學童提供轉校支援。
在簡約公屋選址方面,當局應考慮公屋輪候家庭的公屋選擇區域,讓入住該區簡約公屋的租戶,日後獲配公屋時能夠繼續居住該區,免卻需再次適應新社區的問題,務求精準地回應住戶的住屋需求,避免藥石亂投,重蹈個別新界過渡房屋項目入住率偏低的覆轍。
完善配套 社會服務全方位支援
現時政府以協作模式,邀請有經驗的機構營運簡約公屋,負責編配單位、簽訂租約、管理及日常維修保養等工作,如同物業管理公司。簡約公屋和過渡房屋本質上不僅是住屋項目,因應受惠對象屬低下階層市民,項目正好作為全方位社會服務平台。因應營運機構大多屬社會服務單位,當局應善用機構專長,推動扶貧和社區發展項目。當局可參考上世紀70年代推行的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在社會設施及福利服務不足的簡約公屋或過渡房屋社區中,提供全面社區發展服務,以改善貧困家庭生活,加強計劃的扶貧功能,回應社區需要,達至精準扶貧。
施麗珊
作者是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扶貧委員會委員 -
睇見都唔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