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咁多野做乜呀…取消好似都要一個月歸隊?既然都出左綠表證明咪用黎抽居屋囉
公屋輪候回落至5.6年!平均輪候時間縮短5個月
-
反映傳統公屋及簡約公屋輪候時間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昨日首次登場,數據反映香港公屋輪候情況有所改善。房委會昨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的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5.6年,較上季減少0.4年(約5個月);長者一人申請平均輪候3.9年,較上季微跌0.2年。房委會解釋,數字回落的主因是第三季有逾1萬個公屋單位供編配,在消化部分輪候年期較長的一般申請者後,整體平均輪候時間縮短。民建聯房屋事務發言人陳學鋒認為,今次數據回落只是短期現象,不是「轉勢」,期望特區政府盡快公布簡約公屋選址,進一步縮短輪候時間。
截至今年9月底,房委會接獲約13.55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91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合共有234,600宗申請,比上季下降約8,000宗,以一般公屋申請個案的減幅較明顯。第三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1.14萬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2,100宗。
另外,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510宗。
每季輪候時間可升可跌
一般申請者及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分別較6月底(即前一季)下跌0.4年及0.2年。房委會強調,每季度的平均輪候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目、公屋申請者數目、申請者所選地區,以及新建及翻新單位的供應是否與申請者的選區相符等。視乎這些因素,每季度的平均輪候時間可升亦可跌。
施政報告提出興建簡約公屋,並制定「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反映傳統公屋及簡約公屋的輪候情況,該輪候數據昨日首次公布,但由於簡約公屋仍在籌備階段,故昨日的數據只能反映傳統公屋5.6年輪候時間。
民建聯指並非「轉勢」
民建聯房屋事務發言人陳學鋒指出,今次輪候時間縮短是因為第三季有超過1萬個公屋單位可供編配,但未來4個年度,平均新落成的傳統公屋單位供應不足1.2萬個,相信今次跌幅只是短期現象,不是「轉勢」,在公屋供應「頭輕尾重」下,簡約公屋和過渡性房屋無疑是改善公屋輪候登記冊上居民的「特效止痛劑」,期望政府能盡快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並公布選址,進一步縮短輪候時間。
他表示,今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5年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再結合傳統公屋的落成量,構建「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雖然不能加快上樓,但可以讓居民更快搬離不合適居所,對輪候多年的居民始終是好事。
不過,問題的根本在於公屋單位未能滿足需要,政府需要盡快造地興建公屋,讓居民看到上樓的希望。
同時,由於不同類型的公營房屋項目即將同期開展,民建聯關注到房屋的質素,以及施工的安全事宜,民建聯督促政府在趕工之餘,亦需注重建屋質素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