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首李家超表示,房屋供應方面持續增長,「房屋供應是重中之重,我知道市民非常重視,我亦非常重視。在多年努力之下,房屋供應在提速、提效、提量之下是有進步的。」他指出,房屋局將於本月底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其中公營房屋於未來10年的需求為30.8萬個單位,而政府已經成功覓地可建約41萬個單位。

社會對住屋需求保持殷切,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資料顯示,2024至25年度至2033至34年度(下稱未來10年)的公私營房屋供應目標合計達到44萬伙,屬該目標連續4年維持43萬伙後首度回升。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未來10年公營房屋的需求量為30.8萬伙,而政府已經覓得土地足以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超額完成約10萬伙,大大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
2100簡約公屋首批下年度落成
單以未來5年(2024至25年度至2028至29年度)而言,政府手上的土地,可以興建約17.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政府指出,當中14.2萬個傳統公營房屋單位,其餘約3萬個則為簡約公屋。根據當局的估算,首批約2100個簡約公屋單位,將於2024至25年度落成,來自元朗攸壆路項目,連同其他簡約公屋項目,2027至28年度前,將可興建共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
李家超續稱,未來5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量,相較現屆政府上任時的5年期(即2022至23年度至2026至27年度)估算的約10.5萬個單位,將有額外約6.7萬個住戶受惠。

公屋輪候時間盼縮至4.5年封頂
就公營房屋供應,李家超亦指去年《施政報告》針對公營房屋供應「提量、提速、提效、提質」的措施,已經取得一定進展,其中輪候出租公屋的時間已經扭轉多年的升勢並成功「封頂」,由高峰約6年回落至5.3年,正逐步向2026至27年度降至4.5年的目標邁進。
「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料有逾2000個單位於明年上半年落成,較原預算提早5至8個月,讓公屋申請者可提早上樓;而前述簡約公屋的供應,將可以填補未來5年嚴重短缺的傳統公營房屋供應,隨後第二個5年期公屋供應量將因政府提速、提量的成效體現而大增,大大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
私人住宅方面,未來10年私營房屋需求約13.2萬個單位,李家超說,未來5年政府會準備好可建約8萬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

公布長策最新數量 4年後首回升
以前述公私營房屋的供應目標合計,未來10年總供應目標為44萬伙,公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維持「七三比」。
翻查房屋局資料,2014年公布《長遠房屋策略》時,10年供應目標為48萬伙,後來逐步回落至2019年(當時推算2020至21年度至2029至30年度的需求)公布的43萬伙,並連續4年維持此水平。最新的供應目標,按年回升1萬伙或2.3%以來,更是2014年公布未來10年供應目標數字以來,首次出現升幅。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梁文廣直言,政府已經覓得土地於未來10年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是自政府公布《長策》以來公營房屋供應量最多的10年期,他認同今屆政府在覓地建屋工作的成果,並希望政府能把更多公營房屋項目納入「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加快公營房屋落成及入伙,並為重新達致公屋「3年上樓」設立時間目標,讓更多基層市民能盡快「上樓」。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員梁躍昊形容,政府增加供應的進度有驚喜,公營房屋的供應有所增加,強化外界對政府改善過去公營房屋供應落後和「頭輕尾重」現象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