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緊過渡性房屋,應唔應該刪除公屋戶藉拎多350蚊津貼?
4人原本津貼係3050。但其中一位有公屋戶藉只可領2700。
依家住緊過渡性房屋,反正如果上樓都要刪除。係咪S2之後就穩陣可以早D刪名先?
等不及上公屋「過渡房屋」下一站重回「劏房」?
-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早前出席過渡性房屋分享會時表示,過渡屋「最少營運數年,甚至十年或更長時間」,待公營房屋供應足夠後,過渡屋數量才會減少。
過渡房屋2021
港府過往抗拒過渡屋,到今天卻改為不斷增建,這種轉變可說源自愈來愈多市民無法安居。更糟的是,住戶滿以為搬進過渡屋後可擺脫租住「劏房」日子,但近來不少住戶擔憂租約屆滿後需重回劏房,而未能過渡到公屋。
今年施政報告宣布,將原先承諾提供1.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的目標,在未來幾年增至2萬個。不過,相對於居住環境欠佳的12萬戶,2萬過渡屋終究杯水車薪。官員常稱過渡屋易於裝卸和價格廉宜,較快改善住屋質素,政府似乎捨本逐末,試圖以「多快好省」的過渡屋來替代公屋。
中轉屋2021
近日組合社會房屋「南昌220」成為輿論焦點,項目暫借的土地須交還發展商,有住戶擔心兩年租約完結前未能獲編配上公屋,憂慮重回「劏房」生活。「南昌220」項目的困局正好說明,過渡性房屋項目要暢順運作,讓更多家庭擺脫惡劣居所,政府還是避不過加快增建公屋。只有上樓有期,基層才可避免停留在過渡屋階段或重回「劏房」、「棺材房」。
歸根究柢,過渡屋只是應對惡劣居所充斥而公屋短缺的產物,不應恆常存在。過渡屋措施要稱得上成功,政府須明確為其設下結束之日,而十年一定是太長……
-
真懷疑她今年的90度轉变的西北都會大計是否出自她本子,最终她也會打倒自己上年的明日大嶼計劃,會石沉大海...也是好事呢。
-
一般市民只想買樓買得平,而不是想租樓租公屋的,這是滿足唔到市民真正的需求及改善生活。但政府卻將大量房屋改為公屋限制市場供應,推高樓價
-
申請公屋家庭入息最高限額是$24100(三人家庭計及扣強積金),而香港家庭入息中位數是$26200,佔左香港45%家庭都有資格申請公屋。申請公屋入息限額定得太高,如減至中位數的一半$13100,就能一定3年內偏配到公屋 現在是太多有能力的人都能排公屋,所以公屋越排越長
-
公屋成為終身制居住權,對納稅人不公平,應效法國内五年限期。
-
希望盡早上樓
-
我呢邊可似住五年應該等到既
-
唉😮💨唔想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