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十萬湖南女.jpeg
90後內地女生香港碩士畢業第二年就賺了 100萬,跟富二代戀愛卻被拋棄,現卻還放不下那段感情。
月入十萬湖南女1.jpeg
月入十萬湖南女2.jpeg
月入十萬湖南女3.jpeg
近年大家越來越喜歡發掘一些小眾的地方打卡拍照。沒想到其中一個打卡地就是我從小長大的家——有著「平民豪宅」之稱的華富邨。雖然我已經搬離華富邨一段時間了,偶爾我也會很想念以前在這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華富邨位於港島南區瀑布灣,鄰近貝沙灣、置富花園和華貴邨。因為部分華富邨樓宇可以看到無敵海景,而且鄰近豪宅貝沙灣,所以華富邨也被譽為「平民豪宅」。其實華富邨早在1967年就落成了,屬於早期的公屋。可惜的是,預計從2026年開始,華富邨就要開始分期拆卸重建了。
我爸爸差不多是第一批華富邨居民,到結婚後,媽媽也搬進來了。我們三口連同奶奶,一家四口一起住在這個狹小的房子裡面。聽奶奶說,他們一開始也不願意搬進來,因為華富邨的位置實在是太偏僻,交通非常不便。去最近的生活區香港仔也要坐車,得坐5-10分鐘,到了那邊才有比較多餐廳和超市。如果爸爸去中環上班就更遠,只能沿著狹窄的薄扶林道一路走。又或者走香港仔隧道一路到達銅鑼灣再轉回中環(要知道香港仔隧道是經常大塞車)。
還有一點,華富邨原來是雞籠灣墳場,也是香港日治時期的亂葬崗,感覺不吉利。不過奶奶說當時太窮了,為了改善生活質素沒得選擇,所以還是願意住進來試試看。住進來才知道,原來香港政府特別設計華富邨作為首個市鎮式屋邨,會有基本的生活配套。例如商場、街市、停車場和學校等。
住進來之後,商鋪也陸陸續續開張了,生活便利程度也隨之而提升。想來我們家還挺幸運的,被分配了一間坐擁一望無際海景的海景房。要知道華富邨的海景戶其實還是挺多的,因為當中有兩棟樓屬於雙塔式大廈。由接近海濱而較矮的低座,和遠離海邊的高座組合而成,讓更多住戶享有「無敵海景」。
以前我放學回家後,最喜歡走到走廊盡頭,每次看到海裡有船,我就會興奮地叫奶奶過來看!奶奶也很喜歡在下午的時候,跟鄰居們倚靠欄桿,看著海景、扇著扇子地談笑風生,歡樂萬分。有時候,樓梯間的這些地方,也會有一些老伯伯在這裡下棋,悠閒地過一個下午。
可能因為從小就在這邊長大,同學也住在附近,所以我對每一棟樓都挺熟悉的。知道哪棟樓是欣賞夕陽最好的地方。然而,隨著年紀漸大,我也踏入了青春期,交了人生中第一個女朋友。而這條走廊也成為了我初中時的拍拖勝地。當年還是十幾歲的我,是一個窮小子。有時候我會去村裡買杯雪糕,我們兩個就手牽手在村裡不同位置欣賞日落。雖然很簡單,卻很快樂!
我和她經常欣賞夕陽的地方這個夕陽真的很美,就算現在已經搬離華富邨,我依然能清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華富村除了因為海景公屋而聞名之外,也因為附近有個瀑布而吸引了很多遊客。瀑布灣,顧名思義就是有一條瀑布。政府把附近的地方修成了一個公園,改名為瀑布灣公園。
每當大雨過後,這裡的瀑布範圍會比平時寬很多,因此也比平時更壯觀。吸引不少攝影發燒友過來拍照。如果你問我,住在這裡有沒有特別難忘的回憶,一定是有很多的!住在華富邨一個經常讓住別的區的朋友羨慕的就是,我家距離海洋公園特別近。以前去海洋公園的交通不是很方便。大部分的人都要先坐地鐵到金鐘地鐵站,再轉城巴,穿過香港仔隧道才到達海洋公園的門口。
但是,對於住在華富邨的我來說,去海洋公園真的超方便!Taxi的話最快6分鐘就到海洋公園門口了。因此,爸爸就給全家買了海洋公園年票。每當假日天氣不錯的時候,我們就會去海洋公園玩,就像我們家的後花園似的!這幾年,終於換我成家立業了,我也離開了華富邨。不過,華富邨依舊是一個我很喜歡的小區。有著老朋友、老鄰居、老地方,那種熟悉的左右鄰里關係是在別的地方找不到的。加上有著滿滿的青春回憶(包括前女友哈哈),真的萬分感嘆。希望借著這篇文章好好紀念一下我的老家,趁它沒被拆卸之前,好好跟它道別。再見了我的華富邨。
圖片來自網絡及「華富一邨民」FB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