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越」租金界乎2400元至3900元不等,租住期最少三年,最快今年第四季峻工,預計明年1月可以入住。項目距離柴灣港鐵站約 15 分鐘路程,附近有街市、公園、民生商鋪等。
首個位於港島區的組裝合成過渡性房屋項目「喜越」,今日(23日)起接受申請,樓高四層提供103個單位,實用面積169呎適合一至二人居住,當中一個單位為328呎無障礙「大單位」,每個單位設獨立廁所,及開放式煮食空間,並附有罕見特大窗戶。
一家四口居劏房的母親表示,已輪候公屋3年多,女兒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有時會因為居住環境發脾氣。」她又一度哽咽地指,「屋企畀唔到空間佢,有陣時成家人都會嘈交。」

「喜越」由房屋局資助興建,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營運,項目位於柴灣常安街,樓高四層不設電梯,提供103個單位,包括102個實用面積為169呎的1至2人家庭單位,及1個實用面積328呎的無障礙單位,面積中位數169呎。每個單位設獨立廁所及開放式煮食空間,並附有罕見特大窗戶,確保通風及採光良好,亦設晾衣架、熱水爐、已鋪地板等基本裝修及安全設備。
距離柴灣港鐵站約 15 分鐘路程
「喜越」租金與申請人收入水平相稱,綜援家庭將以租金津貼上限訂租;非綜援家庭的租金會以過去6個月平均家庭收入的 25%計算。換言之,預計非綜援家庭的呎租中位數介乎14.2 元至23元;一人單位租金不會多於3000元,最高2900元,二人單位大概3900元;單位設有獨立水電錶,並不會額外收取管理費,按金及佣金為1個月租金,基本租期最少三年。
「喜越」地面設有500呎活動室,並在1至3樓近梯口有半開放空間讓居民可以聚集,提供公共空間清潔及保安服務;選址距離柴灣港鐵站約 15 分鐘路程,步行約 5 分鐘至巴士站,附近有街市、公園、民生商鋪等。

輪候公屋滿三年或有迫切住屋需要人士可申請
「喜越」入住資格為輪候公屋滿三年(相應公屋申請日記須為2020 年 12 月或之前)或輪候公屋末滿三年但有迫切住屋需要人士,如居於劏房、板房、床位、寮屋或其他環境惡劣居所優先;合資格人士可以即日起申請,最遲10月份會收到通知,預計明年1月可以入住。與簡約公屋不同的是,租住「喜越」後仍可領取輪候公屋滿三年租金津貼。

從內地來港6年多的李女士與一對仔女以及丈夫正居住於北角的劏房,她已輪候公屋三年多。李女士表示希望可以入住到「喜越」328 呎的無障礙單位。(陳泳藴攝)
劏房戶哽咽:女兒要特殊學習,畀唔到空間成家人嘈交
從內地來港6年多的李女士,與一對就讀中一的子女及丈夫居住於北角劏房,她已輪候公屋3年多。李女士指女兒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佢本身唔識自理,好多嘢都要靠人,有時會因為居住環境發脾氣。」她希望可以租住328 呎的無障礙單位,「因為妹妹(女兒)喺西灣河讀書,平時屋企畀唔到空間佢,有陣時成家人都會嘈交。」
李女士指,單靠丈夫的工資難以提供更多學習資源給子女,「依家住緊嗰間劏房只有百零呎,但係廁所好細,租金計埋水電要8000多元。」她希望政府在港島興建更多無障礙的大單位,「我哋啲基層有陣時都好難捱,真係希望入到呢個柴灣單位。」
另一位居住於北角劏房的吳先生年屆60歲,輪候公屋5年已搬了3次屋,今日參觀完示範單位指,「覺得都ok,起碼租金平過我住嗰邊一半。」

另一位居住於北角劏房單位快滿60歲的吳先生指他住在百多呎的單位,輪候公屋5年已搬了3次屋。(陳泳藴攝)
調查顯示東區劏房租金中位數對比其他地區貴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指,社協本月搜集53個劏房資料,東區一至兩人居住的劏房面積中位數為120呎,租金中位數為6000元,呎租中位數高達52元,遠高於全港分間樓宇中位數的42.4元,水電費亦高於他區,而「喜越」的租金為一般劏房的一半,基本租期最少三年,相對一般劏房「一死一生」的兩年租約,對基層的穩定住屋的保障更高。

現時56歲的林女士正居住在九龍灣六七十呎的劏房。她指六七十呎也要4000幾元租金。(陳泳藴攝)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施麗珊副主任指東區劏房租金中位數為6000元,「喜越」的租金為一般劏房的一半。(陳泳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