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表先可以
但餘下家人必須夠18歲同埋要過到資產入息審查。如果過唔到俾房署踢走,佢係唔可以住係新買既居屋(因為冇名)。
另外,用白表買左新居屋之後,名單上的人要即時搬離公屋。如果是買樓花,就要另覓地方暫住。
本港樓價高企聞名於世。不少市民無力上車,居屋成爲上樓另一途徑,故此有市民常言道「中居屋開心過中六合彩」。惟即使能夠勉强安居樂業,市民未來恐要蝸居在不足300平方尺的單位內。綜觀「居屋2016」至「居屋2019」,居屋單位面積愈來愈細,由2016年最細約300多平方呎,急跌至「居屋2020」約200多平方呎的單位,跌幅約33%。有房屋委員會委員認爲或因政府為滿足房屋供應量,而選擇間細單位,以提供供應量。
根據公屋聯會資料,「居屋2016」面積最細單位,位於新界元朗區的屏欣苑,面積約34.9平方米,即375.66平方呎;「居屋2017」面積最細單位則位於九龍觀塘區的彩興苑,面積為34.2平方米,即368.13平方呎。至於「居屋2018」面積最細的單位為離島區東涌裕泰苑,面積約25.8平方米,即277.71平方呎,面積較往年急跌100平方呎。至「居屋2019」,最細面積單位位於新界馬鞍山錦暉苑,面積約25.6平方米,即275.56平方呎。
此外,「居屋2014」中型單位佔逾95%,單位面積至少達433.79平方呎,並不設200多平方呎的細單位,但至「居屋2020」,中型單位的佔比則急跌至約35%,至於200多平方呎單位則佔15%。
房委會委員招國偉指,自居屋2018開始出現大量細單位後,居屋面積跌至約200多平方呎 ,並佔各年居屋供應近20%。他認爲政府為求滿足市民對資助房屋的落成量,故選擇分間細單位,以便增加單位供應量,屬無奈之舉。他又稱未來5年資助房屋供應緊張,擔心未來數年單位面積仍會偏細,預計或需待未來20及30年落成的資助房屋才有大單位供應。
他直言,「居屋2014」仍提供大單位,質疑政府為何當時做得到,但目前則無能為力。他續提及綠置居貨尾單位,包括位於葵青區青衣的青富苑及港島柴灣的蝶翠苑亦因單位面積較細,至今仍未全數賣出。
公屋已經細到無得再細添